对那些从Internet出现时起就使用它的科学家、工程师和学者们来说,Internet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资源。由于很早就采用计算机,且他们的工作性质特殊,这一为数不多的人群愿意投入时间来学习如何经过Intcrnet所提供的应用协议进行通信。于是,电子邮件代替了邮政函件,FTP代替了磁带运送,不需真正坐在计算机面前就可以采用虚拟终端会话来使用它,种种做法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。
然而,早期的Internet是一个“专家系统”,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要想从网络中受益,就得遵从其中的许多规定。简单地说,使用Internet或是其他任何计算机网络非常困难,这使得普通用户对其只能是望而却步。幸运的是,价格低廉的个人计算机,高速通信协议(包括56kbit调制解调器)的出现,以及万维网的发展,使得计算机网逐渐实现了大众化。


在90年代早期,人们设想可以借助wwW及其辅助的应用层协议(越文本传输协议--HTTP)来让用户们共享完全由纯文本和一些比较简单的图形组成的Web页面。这些文本和图形采用超文本标记语言(HTML)的格式。尽管当时大多数的计算机具有初步的处理图形的能力,但为了限制文件大小,当时这些嵌在Web页面中的图形文件必须是低分辨率和低色度的。1992年,普通Web页面的大小仅有5kbit或6kbit。甚至对于当时较低的调制解调器速度来说,如此小的文件通常只花儿秒钟就可以下载。


在90年代,www协议不断发展,Web对企业界的重要性日益增长,这都极大地促进了.Web的发展,并有可能实现Web的实用化。到1999年,一个公司Web页面的内容已十分丰富,其中可能有成打的图形文件(每个都有数千像素)、10多个独立的文本文件、一些具有特殊效果的可执行代码、某一类型的音乐夹、一两个动画,甚至一些视频文件。一张Web页面所能提供的服务数目不断增长,这导致页面大小急刷增加,达到几十kbit甚至几百kbit。
Web页面和Weh本身不断发展的原因在于Web站点能够向用户提供更强的交互性和更多的媒体,这同时也是www协议发展的主要目标。